山河一梦,转瞬岁去

update: 2021-12 28.22:00 29.15:18 29.2:08 30.20:17 31.13:19 31.20:46

从往昔雪冬到来年腊月,黄梅落满枝头,却似换了人间。

山河已故,游子安在哉?

这是一个新的尝试,第一次写这种文体,但一切的开拓都来源于尝试,所以我也愿意以这种形式,记录下这一春秋,与忘不掉的2021年。
无论是时代还是个人,这都是风云变幻的一年。



1 学习/生活

这是人生的主曲,万事的根基

1.1 学业

在这一年里,我跨越了高中和大学的距离,也跨过了传统的义务教育阶段。告别一段记忆,一阶段的学习,迈入大学的大门,开始新的旅程。从公顷到千亩的土地,这是张度的变化;从百米到千米,这是距离的纵深;从五楼到数十层,这是高度;从百里到千里,这是漫天星火。大学,是新的场景,是新学业的起点,这是一个平台,他不指导你成功,但助推你前行。

1.2 学习方式

在这一年,翻越人生中的重要山峰——高考,高考落幕,意味着告别传统授课形势的转型——从传统授课走向自主性学习。在这里,你不能要求老师教会你;在这里,没有固定陪伴你的友人;在这里,没有人来推动你前行;在这里,你才是自己的领路人,行走在深山巨谷里——大家结伴前行是看相相互能力,山顶者的教诲是看见过去的自己——当然,这里也有旅者之间的情谊,有指引者的温暖。

高山仰止的背后,是无限的努力,天纵奇才,亦有成仲永之时。

在初入大学时,我仅仅是完成作业、上课听讲、来不及预习也不会复习。我做着我曾经不怎么会做的事情,缺丢掉了我过去的优势。自诩接受新知识能力强,堆积到最后亦难以精通。在高中,我的学习主要是靠自己:上课做作业、看自己的书,晚自习做题和研究知识的本质,我用我从不自信的记忆能力,熟练的记忆理解了数学物理等公式,与此同时也带来了我对此的长期记忆——与大多数人在不学习后丢掉知识相反的:不容易忘记的记忆。我的知识是相通、成体系、可互推的,所以部分的遗忘可以重新推导出来,这也造就了我高中的弧形成绩曲线:开学即巅峰,然后下滑,最后几次考试排名再上升。所以我不理解那些说曾经学的,就忘了的人。也希望我不会成为这样的人。

大学的转机是半期考试前一个月:为了面临的数学建模比赛,从0开始,实现了两周过完清风数学建模视频的奇迹,这让我开始养成了长时间在外自习的习惯,在半期考试前一周,我在刷完当天的现代与高数题后再看数学建模论文——让看论文成为我刷完题的动力,(刷起来确实挺快的)。经历了“昏天黑地”的亚太杯(中间穿插了一个早上的半期考试),到“独自完成”新秀杯(整个期间还有ACM月赛和新秀杯)——自习的习惯从此养成,直到现在。从三教到图书馆,从第一次发清晨/夜晚的朋友圈到成为常态,用了半学期,一湾湖水见证了我学习方式的转变。

1.3 生活状态/环境

熟悉了大学的食堂、宿舍、教学楼生活;学会了教学楼自习桌的使用;习惯了图书馆的进出预约。每周事件基本确定,吃饭地点时间基本固定,养成了记账和日记安排的习惯,淡化了ToDo计划清单习惯。手机使用量、重要性下滑,电脑成为了主要生产工具和学习工具。玩游戏行为全部抹除,把不怎么玩游戏变成了不玩游戏。

刚开始是和室友一起行动,熟悉了一切后,便尽量自己行动。身边没有友人,便仅能踽踽独行;若没有独立能力,又谈何友人。花了长时间的添置整理物件——我的寝室里面的桌子布置终于基本完备,所有相关生活用品也一一归位。同时,习惯了自己洗衣服,虽有洗衣间但基本没用过,保持了基本的生活整洁,冬天每天泡脚的习惯。

熟知了一切,便无需他人伴行;孤独的灵魂,必将走向自己的远方。

走出了自己的路,找到了生活方式和节奏,不为闲人所左右,寒假降临,亦希望来年能继续保持。

1.4 学习进度/规划

1.4.1 学科

今年学习的新知识有:(以重要/圆满/满意排序)

  1. 高等数学I
  2. 线性代数B
  3. 数学建模(自学)
  4. 程序设计(大部分竞赛都学过)

1.4.2 软件/语言

今年学习的新技能有:(以满意度排序)

  1. 学会了Latex的使用,能独立查阅解决问题,并写出完整(数学建模)论文
  2. 学会了部分Matlab
  3. 补充了C++部分遗漏知识

1.4.3 规划

计划学习的新知识和技能。

1.4.3.1 编程语言

必学
  1. Matlab,至少把大书学完,能独立完成大的程序
  2. Python,打算学很久了,但一直没有成果
候学
  1. Java
  2. Javascript
  3. HTML/css

1.4.3.2 课内知识点

(以优先级排序)

  1. 高等数学II
  2. 大学物理
  3.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
  4. 离散数学/拓扑学
  5. 运筹学

1.4.3.3 竞赛知识点

编程比赛
  • 对学过的算法/数据结构的复习和写代码,不能只会理解不会写
  • 对没有学的算法/数据结构学习和补遗
  • 因为很多考题不考模板,所以要做更多题型

走上这条路,就放不了手,最初的梦,还是要流淌下去……

数学建模
  • Matlab的学习
  • 清风基础数学模型的复习和重要模型的加深
  • 学习更多的模型,尽量走出C题的模型

接触的一个新的方向……能解决问题,得到结果的事情还是吸引我呀。

1.5 与集体的关系

万家灯火,却没盏灯留我。——《茫》

1.5.1 大学所在的各个集体

因为能力, 大概就是说了我高中有策划节目制作背景/海报的经历和一些竞赛经历。于是,我的面试通过率是100%(办公室通过率可是很低的),因为申请的组织的较多,导致了加入的组织太多了,不过也没有哪个组织让我后悔吧……只不过我只能优先满足一些。(另外我给很多部门的印象莫名很强)

1.5.1.1 大学本班

大学的班级算是很小的班级了,一个班只有20余人。但,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传统班集体,更像是学院的一个管理单元……在这个班,没有归属感也没有集体组织力,所以这也并不是我在意的群体。

1.5.1.2 数学建模-办公室

这算是大家相互之间最熟悉的一个群体了,(比较有意思的一个这样的集体大家是否熟悉很有巧合性,有人员、组织性质、活动、QQ群氛围等因素),加入这个集体算是是本学期做的最正确的事情之一了。此外,这个集体背后是数学建模比赛和背靠数学建模协会,有幸能认识许多共事的友人,也能接触到各个专业首位之人,还有引路的学长……(让我了解“学霸”们在干什么,然后卷起来)。一个开学前就瞄准好了的组织。

1.5.1.3 ACM

其实本是ACM协会外联部的一员,但是部门着实没有什么存在感。在这里,主要是参加举办的比赛——已经被内定为校队成员了,在这里可以找到编程的队友们,也有可爱的学长(听说我们已经被研究透了可怕

1.5.1.4 惟悦工作室

我的另外一个重要社团,主要内容是每周开会和制作图书馆公众号推文。主要是它给了我与图书馆的一个链接——我是图书馆管理成员的一员,这也是我能养成到图书馆的习惯的动力,来自对图书馆的归属感?除此之外它提供了一个可以使用的自习室,只是有时候(特别是考试周)有学姐在就不好去。这也是我开学前就瞄准好了的组织。

1.5.1.5 云运-视觉部

因为事情多,逃了很多培训的组织(然后被…了),不过大多数活动还是参加了,有一群有意思的学姐~不过下学期开始有事情了。

1.5.1.6 学院团委-青宣部

最开始给我提供了Ps、(Pr、Ae)培训的组织,让我成功至少能使用这些软件了(虽然我有基础),也算是收获了有用的技能,这个组织女生较多……这个被我开学前瞄准好的组织,不好不坏吧。


2 成长/改变

什么是成长?或许只不过是推翻昨日…

2.1 责任/压力

在今年,我迈上了十八岁,成为了一位有完整权力的成年人;在这一年,我跨出了义务教育,开始走向高等教育;在这一年里,我走入社会,接触浮尘。我拥有了更多的选择权、决策权,与此相对我有了更多的压力——无论是生活的压力、社会的压力、还是学业的压力都如潮水涌来。我的成长,意味着父母的衰老,意味着年岁象限的后移,意味着我将要接过更多的家庭的担子。金钱成为不得不考虑的事情、就业方向与前进也成为关注的趋势,在混沌中浮沉,逝去的梦想与年少将成为永恒的回忆?真的要这样吗?

2.2 性格

从古风的“翩翩公子”、好奇与兴趣驱使的、追求多元化与创造力的少年,到渐渐有条理、目光更加专一、眼神逐渐凉意的一袭黑衣,反复只在梨花开遍一夜间。从INTP慢慢靠近INTJ其间都经历了些什么?是因为碎玉后的心凉还是无边夜幕下的压力?当你步伐渐稳、表达愈清晰,是否仍记昔日,是否心怀少年?

你说,我又是否该恭喜你,弥补了曾经的缺陷,送去了当年的圆月。

你最终还是无法如旧。你背弃了过去?

2.3 追求

追求个人意义与自我实现的最大化。

这是一个新的定义。并不是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,一切的根本追求的都是意义。我追求将脑海中的构思付诸于现实;我寻求创新与创意;我追寻我的兴趣与研究事物的本质。这些都是自我实现的体现,同时也是对个人意义的体现,个人意义包含了自我的满足感,创造的价值感,同时也包含对社会的贡献。

2.4 自信

请问,风倾失去自信了吗?

答案是,是的。是的,在进入大学以来的,我的学习能力收到了我自己的怀疑,两次高数的小测,我都有不会写的情况出现,我渐渐怀疑起了我的“快速理解接受使用新知识”的能力。此外曾经在学习上的优势感,也受到了挑战,同时“卷”字,进入了大家的常用话语。卷字,似乎有那么一点“勤能补拙”的感觉,我不认为自己“拙”,所以我认为“卷”也没有包含这个意思,它代表的是勤奋、是追寻自己梦想的行动、是实现自我价值的必需品。

2.5 人际关系

如1.5所诉,大多数集体是没有集体感的。冷漠,是我在大学里,对待大部分熟人和陌生人的第一印象。我对友人以外的人不会打招呼,基本没有与班上的除寝室外的其他说过话。寝室的关系也很微妙,我并不喜欢这个寝室。对外,在非本专业倒是结实了不少友人。

路人们与我并没有瓜葛,走好自己的路,犬吠声也就随他去了~


3 过客/友人

3.1 熟人

在这一年里,来来往往皆是路人,熙熙攘攘皆为过客,大千世界扑面而来,无数匆匆路过身边的,有一眼之缘的——皆为熟人。

这便是我我对于熟人的定义。没来得及走入生活的人,点头之交的人,又或是是偶然同处于一个环境下一个集体中而认识的人——一切未曾走进而又认识过的人,就是熟人。这个一个很大范围的划分,意味着我与他们并没有形成联系,这是友人的滤过器,或许这也是是我冷血与生性凉薄的证明——我并不在意,过客的评价于我,并不入眼。这也是我的界限,我交往的边界,宁缺毋滥,毕竟真正能同行的人,又有几何?所有的利益、勾心、应酬,都在这里面,而我的心——还是留给心中之人吧。

身后灯火万千,均无归处。

3.2 同行者

无论是集体中,还是比赛中,还是能遇到一群有着相似目标,有着相似经历,又或是有着相同话语的一群人。与这群人的相处,没有压力——这便是“同行者”。

3.3 挚友

挚友唯两人而已,比较有意思的是,最终的相知都在时间段的后半部分——初中的后半部分、高中的后半部分(小学亦是如此,但已迷途中路,故不做联系),关于对他们的描述我并不想写在这里,人物传记/岁月路会有一席之地。

3.4 碎珩

相逢一场,恍若昨昔。今朝玉散,哭不成泣。

关于与她的一切,部分有日记/随笔记载,亦有书信支撑(部分文笔因为手机更换而吞没在了数据里,再也找不到了)。过去可能永远不会相信,一个人是如何填满你的心。

有了她,就像忽然有了软肋,也有了铠甲。

而,心空了又是什么样的感受?人们总是深刻的记着残缺的事情……

在此不愿落笔,将来必会重叙。

而她,走入过你的生活,留下了无数的痕迹。在那个春夏之际呀,成为永恒的回忆;至于她,永远的停留在了那一瞬间……


4 部分app年报数据

4.1 知乎

  • 我的看世界视角为45°,严谨、理性、沉稳
  • 2021年在知乎浏览了18113个问题,26468个回答,超过99.99%的知友
    即平均每天浏览49.6个问题,72.5个回答
  • 今年常常在早晨来到知乎
  • 最感兴趣的领域【社科】【工程学】【科技】

真是夸张的浏览量,也证明了知乎是我今年第一大内容浏览平台。对于工程系,我倒是没有相关印象。

4.2 网易云/QQ音乐

  • 我的音乐灵魂是83岁,“灵魂深藏东方神秘力量”
  • 年度歌词中【少年】出现194次
  • 有5天在24:00以后听歌,11月05号在3:06还在听《思君难见》
  • 年度歌单:伶仃谣33次、白衣7次
  • 日本流行35%、轻音乐29%、中国音乐18%
  • 与【竹箫竹】共享160个小时的音乐

因为听歌过少,和很大量的歌曲在电脑Listen1收听,所以数据样本很小,不太准确。

4.3 QQ

  • 年度热聊好友:Hikari、长苏、树叶、元熹
  • 好友数量:2019年145个、2020年108个、2021年176个

看见了别人的qq好友都是200起步,300、400+的也很正常,不经感慨。
也许只有我的qq好友数才会下降吧。


因为时间关系,(主要因为没有灵感)未能详尽,完整的完成这篇年鉴,便在此寥寥的结束了。

“颠覆的2021”既指这个时代——中美对抗、疫情反复、大政策的出台(双减等)等国际国内的风云变幻,亦指我的18岁这一年,无论是这一年的成长,还是这一年的经历,都是今生为今的最高点,将深刻影响我的未来以及我的过去。

年与岁去,日与时驰。愿君无望当日,愿君还记少年,愿君未来可期。

祝读至此者,扶摇青云。